暖气片作为最早被国内引进的采暖方式,一直是北方集中供暖的主要的采暖方式。今天,小编带您畅游暖气片的精彩历史,了解一下暖气片的发展情况。
近几年,南方用户对暖气的需求越来越大,随着旧房改造的兴起,明装暖气片逐步走入南方市场,为部分忘记装地暖或房屋不适合装地暖的用户提供了采暖方案。
今天小编跟大家简单聊聊暖气片的发展史。
暖气片是什么,是如何兴起的?
暖气片的专业名称叫散热器,其工作原理为:热源提供的热水流过散热器本体→散热器与室内空气、人体、维护结构等进行换热→散发热量后,热水温度变低,流回热源重新加热。
暖气片于19世纪末在欧洲宅邸兴起,当时采用的是铸铁浮雕单柱式,价格极其昂贵,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奢侈品流行于欧洲的上流社会。
而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改进,暖气片逐步成为了欧洲主要的供暖方式之一。
虽然不如地暖舒适,但是凭借安装时间灵活的特点,暖气片也得到了广泛使用。
暖气片在中国的发展
80年代前
中国最早的供暖系统基本是学习前苏联的系统,在集中供暖区域大量使用铸铁暖气片。
当时集中供暖系统多为整栋楼或整片小区统一设计,多为垂直单管的安装方式,无分室或分户温度调控,离供水主管越远的房间采暖效果越差。
当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,经济并不发达,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,集中供暖大多采取间歇性、分时段供暖。铸铁暖气片的容水量大,在计划经济时代分时段供暖时,可以短暂储存热量,且成本低廉,因此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。
然而,铸铁暖气片的“傻、大、笨、黑”逐渐被人们厌弃,且在生产加工过程严重污染环境。
70年代开始中国就试图开始“以钢代铁”,研制新型暖气片。
80~90年代
出现了名为“闭式钢串片”的钢制暖气片,这是一种对流暖气片,80年代到90年代初曾大量使用。在出现初期,曾有夺取铸铁散热器的半壁江山的企图。
然而这种产品有天然的缺陷:
1、散热面积小叶片容易松动,散热量逐年下降。
2、叶片容易松动,散热量逐年下降,低温工况下散热量衰减十分厉害。
因此,在90年代末期基本停用,目前仍有部分地区使用。
90年代末
随着欧洲的钢制、铝制暖气片进入中国,开始改变中国的暖气片市场产品单一的格局。
这个时期,室内供暖系统逐渐改变为户内分户循环的水平双管(单管)系统,供暖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。欧洲的壁挂炉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,温控阀,热量表,平衡阀,一系列的产品掀起了一番供热方面的革新。
此时进入中国的暖气片以钢制暖气片为主,由于钢制板式暖气片的生产门槛较高,在中国市场主要是以进口品牌为主。而钢制柱式暖气片以其漂亮的外表和容易仿制的特点,在国内生产厂家的推动下,迅速在中国北方流行开来。
此外,压铸铝暖气片也在国内小范围使用。
2000年后
由于北方集中供暖水质问题,2002年曾出现过散热器腐蚀泄露的新闻报道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这时许多厂家使用内涂层来延缓腐蚀,这种做法属于中国独有。但是因为工艺问题,这种做法也并不保险。直到供热水质规范的出台,钢制暖气片的腐蚀问题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善,现在许多地区的集中供暖已经可以放心使用。
2005年后
铜铝复合暖气片、钢铝暖气片等复合型暖气片大量投产,冲击钢制暖气片的市场主导地位。
铝制暖气片的制造规模也在浙江等沿海一带逐步扩大,在国内市场取得一定份额的同时,大量出口至俄罗斯以及东欧、西欧的一些国家。
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,大大提高了人们的采暖意识,壁挂炉采暖一夜成为焦点。
而随着近几年旧房改造的带动,明装暖气片逐渐在南方兴起,为房屋的层高或者结构不适合地暖的用户提供了弥补的采暖方案。
时至今日
暖气片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东西,在北方,暖气片作为重要的采暖方式存在在各居民企业,目前已遍布各县市,多应用于集中供暖末端。新型铜铝复合暖气片从质量到外形上越来越让大众居民接受,品质和散热效果满足了很多人对暖气的需求。
越来越多的农村乡镇用户响应国家煤改气的号召,使用壁挂炉采暖,搭配钢制板式暖气片,散热效果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,同时节能环保。